单位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单位要闻

五十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新征程扬帆奋进再铸辉煌——庆祝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技术档案馆成立五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5-09-30    作者:小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2015年9月17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以下简称:技术档案馆)将迎来建馆五十周年华诞。

  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技术档案馆来说,却是一段风雨砥砺、春华秋实的难忘岁月。

  五十年来,作为船舶军工行业唯一的国家专业档案馆,技术档案馆坚守“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信念,认真履行“维护档案资料完整与安全,服务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责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十年来,档案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置身于浩如烟海的案卷中默默耕耘,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奉献。一代代档案馆人青春无悔,一代代兰台人奋斗不息。

  五十年峥嵘岁月,半世纪风雨兼程,留下的是奋斗的足迹,奏响的是奋进的旋律,谱写的是华采的篇章。

  艰苦创业一片丹心系国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适应战备疏散需要,经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第六机械工业部于1965年9月17日成立了技术档案馆。一批从全国各地选调的热血志士,听从党的召唤,舍弃了城市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远离亲人,来到秦岭山脉南麓陕西凤县的一个偏僻山谷间,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他们开山掘洞,建设库房;接收档案,整理编目;精心管理,提供利用;自力更生,垦荒种地;抗击洪水,自建护堤;以馆为家,视档案为生命。

  久居深山二十多年的艰难岁月里,技术档案馆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兰台,历经沧桑,默默无闻,献了青春献终身。特殊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工作性质,再加上对档案事业的执着,铸就了技术档案馆人“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不断地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技术档案馆的事业才一步步不断前进。

  二次创业扬帆奋进筑根基

  由于地处秦岭深山,技术档案馆馆区地质状况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档案资料保管难度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利用档案极不方便;孤处山沟,条件艰苦,买粮买菜、上学就医都得去十多里外的县城。1981年7月,凤县地区遭受了特大洪水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肆虐,严重影响到馆藏档案的安全。1984年8月,国务院三线办批准技术档案馆搬迁。经过三年多的选址、建设,技术档案馆新馆在陕西关中腹地的兴平县建成。1989年10月,档案资料全部搬迁到了兴平新馆,实现了出山进城的战略转移。技术档案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迁到新馆后,技术档案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基础业务建设。接收档案,扩大馆藏;整理案卷,提供利用;整章建制,改进管理;完善设施,改善条件,全馆各项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夯实基础做强主业铸辉煌

  进入新世纪,承载着兴档报国光荣梦想的技术档案馆人,确立了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一流专业档案馆的战略目标。全体档案人员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对标一流,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科学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提供利用、业务指导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上世纪八十年代,技术档案馆迁建兴平时,由于投资非常有限,设计四层的档案库房只建了两层,档案业务用房几未考虑,工艺设备也因陋就简。之后的二十多年一直没有进行过改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条件落后、档案库房容量不足、设施陈旧、工艺设备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技术档案馆的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技术档案馆基础条件改造项目于“十二五”初开始实施。项目建设完成后,新增档案库房面积3130平方米,档案业务用房和办公用房1800平方米,档案工艺设备28台(套),技术档案馆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走进技术档案馆大门,一座古朴、庄重,蕴含着档案历史厚重感的青灰色建筑物即映入眼帘。步入楼内,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先进的设施设备、崭新的档案装具、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又展现着现代化档案馆的崭新形象。基础条件的改善,先进设备的配置,为技术档案馆拓展业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馆藏资源日益丰富。“十一五”以来,技术档案馆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档案进馆制度、标准,开展进馆调研、试点、培训,规范了档案进馆工作程序,实现了档案进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进馆档案数量逐年递增,馆藏日益丰富,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14年底,馆藏档案排架长度达3435米,馆藏量比搬迁兴平新馆时翻了一番,建立起了馆藏比较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渐趋合理、管理日益科学、能为船舶工业发展有效服务的档案资源体系。

  馆藏档案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档案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船舶工业的重要批示和讲话,有距今已过百年的清朝末年造船技术图纸,有新中国各个时期的造船技术资料,翔实记录了中国船舶工业兴起、发展、振兴的光辉历程。

  ——档案利用效益可观。“十五”以来,技术档案馆完成了数十万卷档案资料的整理、编目,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建立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完善了检索体系,实现了计算机检索,档案利用更加准确、快捷。

  技术档案馆坚持以服务为本,竭诚为船舶工业系统各单位利用档案提供有效服务。五十年来,先后为历届船舶工业领导机关工作查考、发展决策、编史修志利用档案提供了有效服务;为成员单位科研生产、经营管理、解决民事纠纷提供了原始依据;为建设世博会船舶馆、为中船工业集团举办纪念江南造船集团建厂150周年“世纪船梦”大型档案展提供了珍品历史档案;为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开辟以海洋军事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档案史料……充分发挥了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建馆以来,技术档案馆始终把档案安全放到首位。建立了专业安保队伍,应用了先进的门禁系统、计算机网络防护、安全保密防范技术,实现了安全防范、档案库房温湿度、灭火系统的自动监测控制,安全措施覆盖到档案工作的每个环节,构筑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为加强对重要、易损和利用率高的档案的保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技术档案馆建立了档案保护技术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存储、修复、制作仿真件。良好的保管环境,先进的保护设施,科学的保护技术,使船舶工业历史财富得以安全保存。馆藏珍品——清朝末年的历史底图档案已历经百年,至今仍字迹清晰,线条分明,完好无损。

  ——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九五”期间,技术档案馆就开始探索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自主开发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底图档案管理软件,初步实现了馆藏目录计算机检索。“十五”以来,陆续应用了专业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组建了档案工作局域网,完成了馆藏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对馆藏重要档案进行了数字化扫描,自有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实现了全文检索,应用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文件归档电子化。

  在推进档案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同时,技术档案馆充分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积极为集团公司系统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几年来,先后完成了集团总部、原船舶总公司机关、六机部机关文档及多家成员单位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扫描档案300多万页,著录条目10余万条,声像档案转换刻录档案级光盘数千张,打造了技术档案馆档案数字化专业品牌,赢得了集团公司和服务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多年来,技术档案馆一直高度重视档案学术理论研究工作,把开展档案学术理论研究作为提升档案理论水平和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技术档案馆有80多篇档案学术论文获得中国机电兵船档案学会论文评审一、二、三等奖,获奖论文数量和质量在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四大行业中名列前茅。2010年至2014年,有18篇论文被中国档案学会评为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入选论文,1篇被评为年会优秀论文。承担并完成了国资委《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和《中央企业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

  “十五”以来,技术档案馆利用丰富的馆藏优势,围绕集团公司发展大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先后编纂完成了《技术档案馆指南》、《技术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指南》、《中国船舶工业领导机关组织沿革》、《船舶工业科研成果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船舶工业的关怀和指示》、《中船重工成员单位大事记汇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组织沿革汇编》、《档案法规汇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档案工作手册》、《兰台新航程》等一批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材料,共300多万字。有十项编研成果荣获中国机电兵船档案学会档案编研成果一、二等奖。

  主动作为,支撑引领促发展

  除做好馆藏档案相关工作外,技术档案馆还主动作为,奋发进取,协助集团职能部门谋划、组织、指导开展好全系统的档案工作,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

  ——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十一五”以来,技术档案馆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协助集团公司制定、修订了30多项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中船重工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在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档案工作考评、项目档案验收、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档案编研等重大档案业务工作中,技术档案馆都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已成为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业务指导职能不断强化。为促进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技术档案馆不断强化业务指导职能,专门设立了负责业务指导的部门,配备了高端专业人才,为集团各成员单位答复咨询、寄送资料、现场指导、开展业务培训,提供了高效的业务指导服务,成为了集团档案人员可信赖的“娘家人”。

  ——项目档案验收持续开展。2007年,技术档案馆取得了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资质,拥有国防科技工业项目档案高级评审员2名,船舶行业项目档案评审员5名。在协助集团公司办公厅制定项目档案验收制度、做好成员单位项目档案验收工作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主导作用。“十一五”以来,共完成了100多个单位投资额数百亿元的300多个固定资产投产项目的档案验收任务,促进了集团公司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档案宣传工作有声有色。酒香也怕巷子深,默默无闻的档案工作更需要大力宣传。技术档案馆通过开办技术档案馆网站、开展征文活动、举办档案知识测试答题、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组织档案法制宣传等方式,协助集团进行丰富多彩的档案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普及档案知识,宣传船舶工业档案工作的新成就。

  从2011年起,技术档案馆承担了《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年度报告》和《技术档案馆年度工作报告》的编办工作。作为集团公司档案专业刊物,集新闻性、学术性、指导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展示船舶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风采,提升了档案部门形象和地位,营造了集团公司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催奋进

  ——队伍建设保障发展。事业发展靠人才。技术档案馆大力实施人才强馆战略,通过引进、培养、实践锻炼等方式,建立了一支以专家型人才为核心,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职工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占75%,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64%,高级技术职务人员达24%。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形成,为技术档案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改革创新加速发展。近年来,技术档案馆着眼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一流档案馆的目标,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管理提升活动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展业务范围,加强制度建设,调整机构设置,改革用人机制,改进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快了技术档案馆发展步伐。

  ——文化建设助推发展。五十年来,特殊的工作性质、艰苦的自然环境、坚定的理想信念,孕育了技术档案馆人“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技术档案馆虽沐风栉雨却仍生机勃发。在历史的传承和事业的发展中,技术档案馆形成了“情系兰台,创新超越”、“服务船舶军工,铸就兰台经典”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核心理念,并已潜移默化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影响着员工的行动,成为单位发展的不竭精神源泉。

  五十年来,技术档案馆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技保密先进单位”、“咸阳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单位”、“中国机电兵船档案学会先进会员单位”、“中船重工档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扬帆远航激情逐梦谋跨越

  搞好船舶档案工作既是集团的重托,又是历史的责任,更是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技术档案馆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为契机,科学谋划了“十三五”发展目标:把技术档案馆建成船舶工业档案存储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档案资源开发中心、档案咨询指导中心和档案数字化处理中心,成为馆藏丰富、技术先进、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国防科技工业一流专业档案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十年来,技术档案馆的几代档案工作者历经坎坷,辛勤工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执着地追逐“兴档强馆”的兰台梦,在奋斗中发展,在创新中跨越。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技术档案馆将在上级领导机关的坚强领导下,秉承“情系兰台、开拓创新”的理念,认真履行“为船舶管档、为军工守史”的神圣使命,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地迈向新的征程,力争为船舶档案事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朱海群 宋宝珠

  2015-09-30